日前,物流行業自媒體“驛站”接到爆料稱,京東將啟用自營智能快遞柜,首批快遞柜已經完成投放,未來將大力鋪開。
這是京東第一批集中投放智能快遞柜,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快遞業務量集中的城市,投放數量預計達到3000-5000組。首批投放完成后,再根據具體的運營情況,決定接下來的布局和數量。
據界面記者實際體驗,目前通過“京東便民”微信公眾號,的確能在上海市區內檢索到附近的京東自提柜或自提點。記者于2月27日向京東求證,官方回復稱業務還在起步中,現階段不便透露太多。
實際上,這并不是京東首次涉及快遞柜領域。
早在2012年,京東就開始推廣自提柜服務,但僅限京東購物訂單使用。2017年9月,京東自提柜宣布面向社會快遞全面開放,無論是通過任何電商平臺購買的商品,還是日常個人物品快遞,都可以免費存放在京東旗下的自提柜,存儲期限3天。此后,京東沒有再對外公布過這項業務的進展。
此次京東再度發力快遞柜業務,似乎是要動真格的了。
去年10月18日,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在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宣布,京東物流正式上線面向個人客戶的快遞業務。快遞柜這種創新模式能解決快遞行業末端配送難題,可以作為上門配送的補充手段,配合京東大力發展的快遞業務,緩解快遞員配送壓力。
與此同時,快遞柜掌握了末端重要的物流數據,可以配合京東集團生態,打造交易、支付、物流一體的信息數據閉環。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國智能快件箱保有量達到24萬組。隨著快遞包裹數量越來越多,快件箱保有量也會繼續上升,根據我國快遞行業近幾年的平均增速來看,快遞柜行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據《2018-2023年中國智能快遞柜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預計2018年中國快遞柜市場規模將達到169億元,到2020年有望達到近300億元。過去一年內,快遞柜還相繼進入了中國香港、法國、俄羅斯等市場。
快遞柜行業現有玩家目前主要分成三類:以中郵速遞易、豐巢為代表的快遞物流系;以富友為代表的第三方服務平臺;以菜鳥(阿里)為代表的電商系。
中郵速遞易和豐巢是目前最大的兩個玩家。豐巢原本由順豐聯合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于2015年6月共同投資創建,后來中通、申通、韻達等相繼退出,目前已由順豐控股。
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在“豐鳥大戰”后,不僅參與投資了中郵速遞易,而且于2018年初推出了自營的快遞柜,配合菜鳥驛站投放,共同服務末端。2018年雙十一前夕,菜鳥驛站快遞柜宣布,“刷臉取快遞”已從技術上實現。
與以上各家相比,京東在快遞柜行業起步雖晚,但不遲。在2018年,一系列相關政策相繼出臺,完善了快遞柜行業的管理制度。例如,2018年2月,國務院發文,將智能快遞柜定義為公共基礎設施;2018年11月26日,交通運輸部出臺《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快遞柜行業發展正趨向規范、有序。
據爆料稱,此次京東快遞柜將面向各大快遞企業開放,對快遞員收費,對用戶免費。豐巢等主流快遞柜目前采取的也是這種商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快遞柜的盈利很難覆蓋成本,絕大部分快遞柜企業還在“燒錢”。這也是京東未來發力快遞柜業務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此前,中國快遞柜友會秘書長、遞易CEO鄒建華接受界面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從長遠來看,中國快遞柜行業才算剛起步,因為場景多元化、資源高度切割,未來行業不會存在一家獨大的局面,而將會是‘萬馬奔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