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 綠色建筑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綠色建筑的室內布局十分合理,盡量減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為居住者創造一種接近自然的感覺。
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先進技術的不斷涌現,智能建筑和綠色建筑已呈快速發展之勢,逐漸形成了一個繁榮的垂直市場。業內人士認為:“通常情況下,人們對綠色環保行動以及環境惡化導致的威脅了解的更多。我們看到,最終用戶越來越愿意做出努力以保護環境。大家都在談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很多當代的組織來說,這已成為其核心價值所在。”
在項目之初參與其中
某知名公司總裁介紹,過去物理安防只是在建筑項目主要設計完成之后作為補充加入進來,但如今,隨著對安防的重視程度的提高,并且建筑也變得越來越復雜,所以安防設計得以在早期介入整個建筑的生命周期。他表示,安防設計在早期介入能夠幫助系統集成商在后期的實際安裝工作。
建設現場需要視頻監控以防財物被盜,同時,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建筑也需要對建設者和維修工人進行細致深入的身份背景驗證及通行管理。“開發商和建筑管理團隊應提前考慮電子監控設備和網絡、攝像設備安裝的有利位置、電纜管槽、電子線路的密閉與抗干擾及支托。這要求建筑設計團隊在繪制建筑圖紙時就考慮安防系統的設計。安防系統的成功應用,依賴于‘深度防護’的理念,因此,應同時使用多層物理及邏輯安防措施和管理手段。”
成本與系統之間的通信
綠色建筑的智能化和節能要求在系統集成方面分別提出了各自的挑戰。“智能建筑的設計需要在開始階段就重視互用性,但僅僅擁有集成的概念是不夠的,”專家指出,“當系統集成商進駐現場,并開始將數百種外設安裝起來以構成這一系統時,最終如何選擇可能歸結于這些組件在網絡中的表現。這些組件是否對帶寬和現場安防的需求敏感?它們是否具有足夠的靈活度以便與那些設計上比較挑剔的產品進行各種整合?匹配安裝是否足夠簡便,以減少調試時間?這些方面的考慮是系統實施的核心,必須仔細衡量,以實現系統在智能建筑中的順利安裝。”
他還談到:“綠色建筑的成功需要來自工程技術的支撐。我們應該開發必要的工具以保證現場技術人員掌握相關的知識。系統反饋的信息應易于理解并且足夠詳細,這樣才有價值。我們需要實時的數據,因為無論建筑設計如何精妙先進,也得等到整個建筑完工后才能知道各個部分是否匹配。”
建筑的不同功能在建設階段中得已逐步實現,以便在中央控制系統中實現不同技術的互聯。過去,由于安防工作的狀態,安防部門的人員與其他部門往往缺乏交流協調。為使建筑運行順暢,不同系統之間必須能夠實現有效的通信。
專家表示:“智能建筑結合了建筑自動化和安防及消防系統等,提升了用戶體驗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了運行費用。在建筑中,集成電能計量與電能質量系統能夠對實現這些目標做出巨大幫助。”
“建筑自動化、配電系統、照明系統、消防系統及安防系統通常不會在同一時間訂貨。為開發商設計系統規劃的技術咨詢人員也未必一成不變。因此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各個系統由不同的人員進行設計,并且在不同的時間段招標,極有可能由不同的供應商中標,而這些供應商還未必能夠提出一種集成化的價值主張。因此,為了這些系統能夠協調統一,實現智能化的環境,不同的系統之間需要進行溝通。”他認為。
|